两宋人物元仁宗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
元代以儒治国的明君——元仁宗
公元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朝中出现了皇位继承权的问题。支持安西王阿难答继位的一方由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领衔,而另一方则是由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所领导,他们联合了一部分蒙古和汉族官员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其兄海山。最终,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其母答己一同赶往大都,并在那里与卫军合作,将持有反对派势力的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人捕杀。此后,他以监国身份执掌朝政,同时派使者前往边境迎接海山。
公元1307年,海山登基并被授予“皇太子”兼任中书令的职务,这确保了他在即位后的地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东宫时期,就认识到了王约的能力,因此将他作为自己的辅导老师。在王约的影响下,他接受了儒家思想,并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统治者。
《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第24卷曾经评论说:“君子观于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实施的一系列善政事迹,在史料中多次被提及,其中许多可以追溯到他的开始时期,即是在王约的指导下。这表明尽管王约没有直接参与政策制定,但他对仁宗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后者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随着武宗海山于公元1311年的去世,爱育黎拔力八达便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皇帝。他首先整顿吏治,对那些在武宗时代担任高级官员,如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右丞相保八等人进行惩处,以“祸国殃民”的罪名处决。此外,他还恢复了原有的中央政府机构——中书省,以及各地行中的设置,同时严格打击地方上的贪污腐败行为。
最终,在大都的大明殿上,爱育黎拔力八达正式宣布自己即位,并且给自己起上了“仁宗”的尊号。这段历史证明了他是一个重视儒学文化并致力于国家稳定发展的人物,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