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如何在面对汉朝的压力时表白自己的独立不尴尬
自公元前202年汉王朝建立以来,与之对立的南越国便拉开了长达90余年的较量。那么,南越国为何能在面对强大汉朝的压力时,持续独立而不被消灭呢?高祖刘邦为了稳定局势,便派遣楚人陆贾携金印说服赵佗臣服于汉朝,从而使得南越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然而,当铁器走私问题激化,吕后临朝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赵佗误以为这是灭亡之策,便发兵攻桂阳郡。尽管汉军精锐十几万未能与主力接触,就连五岭山脉也未能逾越,这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和瘴气、毒蚊等自然因素导致士兵疾病频发。
随后赵佗顺势自称“武帝”,与汉朝政府抗衡。而文帝即位后,再次派陆贾出使岭南,与南越交好,但赵氏仍旧在国内使用皇帝名号。在此期间,除了天然的地理屏障外,其采取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也是关键所在。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以维持原有自治体制;二是在交趾地区分封影响力的部落首领,让他们自治,同时通过礼物和赠予来拉拢其他部落。
对于不听话的部落,则采用武力解决。此外,上层统治者中普遍实行了与越人通婚,这促进了民间之间的人际交流。同时,对于中原人进入并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以及改善农业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使得南越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状态直至被汉武帝征服于公元前111年,此举标志着整个王朝结束,它历经五世共计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