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际汤若望如何在山水间游刃有余
在春秋之际,汤若望如何以学术叩门而入,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呢?他的方法是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按照这套办法,他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了宫廷,与中国学者密切交往。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是耶稣会的一名传教士。他在来华之前,在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天文、数学都有研究。在明朝末年,他参与修订历法,并且因为准确无误,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此官职的西方传教士。
他创造性地执行了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不久,明朝灭亡,但汤若望留在北京。清兵入城后,他冒死上疏请求仍留原地居住,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了简要介绍。这次行动得到了清朝大学士范文程的大力支持,因此汤若望得以进入清朝宫廷,继续修订历法,并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赢得了顺治帝的器重和礼遇,不仅成为顺治帝身边一位倍受宠信的老臣,而且与顺治帝建立起了一种亲密至诚的个人关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他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虽然他尝试向顺治帝推广天主教,但最终没有成功,因为顺治帝选择崇尚汉文化。此外,尽管他受到很多荣誉和尊称,但这些也只是表彰他对清王朝贡献,而非宗教上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