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历代帝王征服越南之战是统一还是侵略
近年来,关于明朝对越南的军事行动,许多人纠结于其性质,这一历史事件确实发生过,但我们应当更为精准地称之为“扩张战役”。那么,人们常问,这场扩张战役是以什么名义进行的?它是否属于统一还是侵略?让我们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明朝与越南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从秦朝至唐朝,大量百越地区被纳入中原政权的统治范围。唐朝设立了安南都护府,并在晚期由静海节度使控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安南成为南汉国的一部分。直到公元939年,交趾人吴权击败了南汉军队,建立了第一个独立政权——李朝。此后,即便李朝多次向宋朝臣服并接受册封,其地位仍然作为宋帝国的一个番邦存在。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他为了巩固大明在东南亚和印度半岛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对安南发动了一系列征伐。这一系列征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胡季牦篡夺王位并隐瞒此事给大明带来了不满;其次是当胡季牦禅让王位给自己的儿子胡汉苍后,再次向大明隐瞒实情;最后,当陈天平亲自前来告知朱棣真相时,以及占城国王请求大明讨伐安南的大背景下,大明决定出兵。
然而,在这之后,不仅一次地派遣远征军入侵安南,最终导致战争持续一年才将胡氏家族灭亡。大而言之,此举并不完全符合“统一战争”的定义,因为尽管有宗主国对小邦的干预,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施行教化以及拨乱反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随着时间推移,大明对越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当他们迁都北京后,对中部及东部地区的关注逐渐减少,同时航海活动也停顿,他们开始认识到控制整个东盟半岛对于自己来说不再必要。因此,在宣宗和英宗执政期间,大清又两次撤兵,并最终承认黎利为安南君主,使得越 南再次脱离了中国皇家的直接管辖,与大清保持着番邦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