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风华刘莫邪穿越千年留名世
两晋风华:刘莫邪,御赐的“女秀才”重现千古
在那繁星点点的明初京城,一位传奇般的人物诞生了——江苏南京人刘莫邪。她的故事里有着不凡的一生,她曾经荣获过一个令人惊叹的称号,那就是御赐的“女秀才”。这两个奇迹并非偶然,它们是她一生的缩影:首先,她那个以诗文闻名遐迩的身份;其次,是她后半生的隐秘行动,暗中策划拥戴故君,最终却因这第二个奇迹而含恨而终。
出身于元末的一座普通书香门第,年幼失去父母的小小莫邪,被亲舅舅收养。这个闲散之人的膝下无子,却对这个孤儿怀抱深情,他教会了她一些家传诗词,小莫邪聪明伶俐,不仅能记住,还能自我评判。这份爱与知识,让小莫邪成为文友聚会中的焦点,每当参加时,她总是眼神灿烂、专心致志地观察那些沉醉于诗词之中的大人们。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文人也只是偶尔逗弄一下这个甜美的小姑娘,并没有将她放在重要位置上。她未曾被看作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者,而只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
有一天,在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里,一群文友在一座花园中举行了一次文学会。他们讨论的是咏四季花的问题,小莫邪也跟着舅舅参加。在素笺上,他们各自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那时候,小莫邪看到大人们低头沉思,或挥笔疾走,都感到非常兴奋。她悄悄拿来纸笔,写下了一首:
三秋桂子美钱塘,
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
春风桃李满庭芳。
这篇短小精悍的作品,不仅概括了秋桂、冬梅、夏芙蓉和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而且展现出了诗人的见解和修养。不久之后,这篇作品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因为它来自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姑娘手笔,从此,她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每次与大人平起平坐地作诗论文。
随着时间流转,战争结束后的南京再次恢复繁华,当性命难保的大乱局面过去后,只有少数人才开始关注文化事业。刘 莫邪,又一次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这回,她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妇人,以她的才华和名字频繁出现于公侯门之间,为高级社交圈增添了一抹色彩。而且,由于她的关系密切,与明太祖女儿大长公主极为亲近,这使得她的盛名传到了明太祖耳边。
朱元璋听说过这样的女子,便特意召唤到殿上进行面试。在皇帝面前,小 莫佳毫不紧张,用自己卓越的心智应对问题,使得朱元璋十分欣赏。他当即授予她“女秀才”的称号。这对于一般读书人来说,只需通过县试即可获得,但由皇帝亲自授予则显得格外特别,就像他选择状元一样。但这是由皇帝开口所定,因此谁都无法质疑这一决定,从此,“御赐‘女秀才’”成了刘 莫佳永恒的地位标签,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