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他的歌声如同天仙配的旋律悠扬入耳
童年时,他在闭塞的山区生活,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但他并不因此感到束缚,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自学乐器,如二胡、口琴、笛子等。在中学期间,他开始尝试作曲,并且很快就吸引了剧团演员们的喜爱。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但家人还是希望他能够考上大学。
尽管如此,徐志远最终还是加入了剧团,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职业道路。他不仅成为了一名鼓手,还开始尝试写作曲,最终独立完成小戏的创作。当恢复高考后,他重新燃起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在1981年的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竞争激烈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被录取,并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等著名导师。
毕业后,徐志远放弃留校机会回到故乡岳西,从事专业黄梅戏作曲工作。这一决定为他带来了更多创造性的挑战和机遇。1991年推出的《红楼梦》舞台剧是其重要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徐志远运用现代元素,将宝玉在黛玉棺材前的心理活动层层揭示出来。他还融合电声音乐和淮剧元素,使得作品获得了更高评价,并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志远继续探索新风格,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与喜剧性。这一点体现在其1998年的《秋千架》之中,该作品结合地方戏与音乐剧艺术特色,是中国地方戏与音乐剧结合的一个“试验”。此外,作为学术研究者,徐志遠出版多部论著,如《黄梅戲通論》的音樂章節、《試論程長庚對京劇音樂的貢獻——兼及皮黃腔在安徽的合流》、《黃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並擔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責任編輯和岳西高腔分支主編。
至今为止,其主要作品包括舞台剧《紅樓夢》、《秋千架》、《風雨麗人行》、《孔雀東南飛》,影片《徽商情緣》、《母老虎上轎》,电视剧《貂蝉》、《朝霞滿天》、《平湖秋月》,以及儿童劇《男子漢行動」。这些工作不仅为他赢得了个人奖项,也帮助黄梅戏走向世界。